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
2022年3月5日(星期六)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接受采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2021年,中国经济实现了8.1%的增长。刚刚《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2022年我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5.5%左右。请问何主任,您怎么看这个经济增速目标?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经济发展有哪些支撑因素?
何立峰
刚才我们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过去一年,我们在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我国GDP规模101.4万亿元,按照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9,折合14.7万亿美元。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按照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45,折合17.7万亿美元。一年GDP增加了13万亿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计增加了3万亿美元,相当于G20排名第6、7位国家的经济总量水平,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实现今年GDP增长5.5%左右目标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实现今年的目标,还有很多有利因素。第一,经过两年多抗击疫情的实践,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在有力有效应对疫情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机制办法已经越来越成熟。第二,这几年,我们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供需两侧都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克服困难挑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第三,今年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前瞻性地进行了透彻分析,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继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针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先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上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18条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43条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之大也是空前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推进“双碳”、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在各种政策作用下,各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中小微企业也能不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从今年1、2月份的情况看,发电量增幅在6.7%左右,铁路装车货运量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向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何立峰主任,我们知道国内外非常关注双碳政策的落地情况,请问目前情况如何?怎样持续推进?
何立峰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一,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中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必须要扎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很重要的是推动“双碳”工作。从当前来看,通过推进“双碳”工作,一是可以创造非常多的发展机遇和商业机会,可以大规模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大规模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这些都是商业机会。二是可以有效促进全国各地包括农村、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三是可以为子孙后代谋幸福,保护好青山绿水,这就是未来的金山银山。中国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缔约国,我们说到做到、有诺必践,通过扎扎实实推动“双碳”的实施,体现我们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第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推进“双碳”将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不仅需要各地方、各行业、各类企业参与,也需要城乡居民共同参与。推进“双碳”,人人都有责任,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第三,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要统筹考虑,讲究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一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单位,统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一是加快完成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双碳”工作的意见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并陆续出台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了17个省份“双碳”实施方案的衔接,其他省份也在抓紧进行。二是全面推进顶层设计落实。举一个例子,我们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这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最大规模的,周边煤电企业要坚持先立后破,建设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有序改造供电煤耗300克/千瓦时以上的老旧机组,建设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这将构成能源供给和消纳的新体系。现在各行各业都按照新的标准,扎实推进更新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水平项目,将创造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发展机会。
网络技术支持
北京万众久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101500
邮箱:121616107@qq.com
联系我们
电话:13811152553
微信:CEPETA666 或 dianli936
邮箱:zgdlxh@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