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电力改革的前世今生
来源: | 作者:小荷 | 发布时间: 1247天前 | 30207 次浏览 | 分享到:

3个发电厂的11台机组(总容量65万千瓦)并网运行,形成鲁中电网。在河南,1956年 郑州至洛阳的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构成郑()()电网雏形。在湖北,1957年建成青山热电厂至大冶铁山的湖北第一 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加强了武汉与黄石地区的联系。在江西,1957年上犹江水电站至赣州变电站的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赣南电网初步建立。在陕西,1957年建成西安至户县、西安至铜川两条110千伏电网,形成以枣园变电站为中心的户县、西安、铜川110千伏电网。在甘肃, 1957年西固热电厂发电后,第一次出现110千伏的西固至永登水泥厂送电线路,开始形成兰州地区110千伏电网。在四川,1956年建成长寿至重庆的110千伏输电线路,开始了重庆地区的110千伏电网建设。在云南,1957年建成开远至个旧的110千伏输电线路,开始了滇南110千伏电网的建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我国电力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史阶段,但这一时期在电网方面有长足发展,各电网都有程度不同的扩大,许多电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省统一-电网或跨省电网, 电网的最高电压已升到330千伏。其中西北电网是发展较快的跨省电网,1972年中国第一条 330千伏线路(刘家峡至关中)建成,开始逐步形成了陕甘青电网。同时,在基建方面,虽然新装机的容量不大(两年共新增874. 7万千瓦),但送变电设施增加交多。在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的送变电设施中,1979年新增线路长度达6356千米,变电容量达706万千伏安,是历史上最高水平; 1980年新增线路长度5812千米,变电容量584万千伏安。这是调整内部建设比例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近30年中,尽管国民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剧烈波动,但在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战略推动下,国有办电体制使得中国电力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在所有阶段都高于当期的经济增长率。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的特殊国情,到1978年 我国年人均净用电量只有218千瓦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

缺电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出现过3次严重的电力短缺高峰期,分别是1958~1960年、1970~ 1973年和1978~1979年。1958~1960年的严重缺电是由大跃进中国民经济发展极度过热,比例失调造成的; 1970~ 1973年的严重缺电是由三五期间电力投资过少造成的; 1978~ 1979

新能源研究院
专家团队
课题申报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