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网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碳排放大国,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对目前仍以煤电为主的中国来说,如何进行能源转型?
“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9月6日至8日,聚焦“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与创新”的2021全球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在论坛上提出“两个构建”。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煤电装机容量约为10.95亿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49.8%,历史性进入50%以内,但因能源密度高,煤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5%左右。周孝信说,根据分析,到2060年,中国化石能源发电要基本清零,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水电、核电需占比99.5%,否则碳中和无法实现。
实际上,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正是多位专家提及的中国实现碳中和主要路径。其中,中国西部地区绿色能源开发颇受关注。
“开发西部风光电资源,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工程之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研究员唐元指出,中国风光资源非常丰富,在青海、新疆、甘肃、西藏等西部地区拥有不少上亿千瓦等级的风光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比如青海柴达木盆地就有11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可作为风光资源开发,而且开发成本很低,风光发电上网电价可以控制在每度电0.2元人民币以内。”
唐元强调,在中国西部地区利用风光资源开发建设一批超大规模风光发电基地,以绿电替代煤电,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供给格局,这是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以煤为主能源供给格局的唯一出路。
“要实施碳减排,除了通过能源转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要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唐元说,因此中国还需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碳汇森林,考虑到一般林木经济性不高,不能可持续发展,推荐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油料能源林,“既可利用荒山荒地形成碳汇林,还可增加生物质油料供给,减少石油进口,经济性也很可观。”
能源转型的另一大重点是电力系统转型。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提出,未来中国要实施泛电气化,用电力来制氢、制甲醇,代替化石能源。这就需要提升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透明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