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加强充电网络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116天前 | 37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 张永伟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充电网络建设。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472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813万辆。2024年上半年,海南、浙江、广西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超过50%,广东、江苏等12省市渗透率超过40%。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4000万辆,2030年保有量将超过8000万辆。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1024.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312.2万台,随车配建桩712.1万台。充电运营商、车企、传统能源企业、大型国央企将进一步加大充电设施投资力度,政府部门也在分场景、分领域、分阶段有序推进各类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动汽车具有天然移动储能特性,可作为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互动,平抑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源单元负荷波动,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节点。通过配套灵活的充放电价格机制、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方式,能够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当前由于局部配电网接入能力有限,存在供需不匹配问题,电动汽车作为需求侧灵活调节资源,其响应活力尚未得到激发。为此,《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一是要提升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在内的新型主体涉网性能,二是要开展配电网可接入充电设施容量研究,针对性提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网能力,三是创新探索应用主配微网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四是重点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

  城内充电是当前充电的短板。为满足广大电动汽车车主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行动方案》提出以“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解决城市目的地充电需求,切实提升用户充电便捷性、满意度。

  城际间充电网络建设是重点。要根据电动汽车车主跨城出行需要,加快打造有效满足电动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的城际充电网络。一是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位建设城际快充站,满足电动汽车城际、省际出行需求。二是在城市周边、景区、农村等地区加强建设力度,确保充电基础设施在各类区域有效覆盖,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确保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是重要趋势。要构建智能充放电引导服务能力,借助价格激励手段引导用户积极响应智能充放电管理,通过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探索放电价格机制,参与智能充放电的用户可以获得充电费用优惠以及放电补贴。通过构建电动汽车、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调节电动汽车充放电时间、功率等,使其成为电网削峰填谷、调频、备用资源,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缓解配电网运行压力,为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关键稳舵器。针对智能有序、大功率充放电等先进需求,通过标准制修订来减少甚至消除制造或建设不规范、车桩不兼容的问题,降低系统性风险,保障产业链健康、高效发展。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标准与汽车、交通、电网、电力市场、信息数据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存在较多交叉,统筹考虑包含新型电力系统在内的发展诉求和综合效益,强化车网互动标准体系系统性建设。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走出去”,参与全球能源科技合作,强化提升中国技术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