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速国家标准制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一方面,严防国际公司采用标准化战略,降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采用事实标准等策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培育中国电动汽车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社会建设过程中,中国如何积极应对、引导标准化趋势,是形成中国电动汽车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标准化工作:
1)平衡中国企业差异化需求和技术标准化总体趋势,推动国内标准化活动,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2)积极应对国际对中国具备竞争力的部分乃至全部核心技术实施标准化活动,制定确保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实质性优势战略;对对中国造成发展障碍的国外技术,在ISO、ITC等范围内实施标准化行动。
3)战略上思考如何应对标准化趋势,对于技术链上非附加价值高的技术,采用类似德国宝马汽车等相关企业所用的战略,利用外销以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规模经济实现大幅降低成本
复旦大学教授吴宇平课题组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这项关于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电动汽车只需充电10秒即可行驶400公里,这种电池成本低廉,安全不易爆炸。
11社会评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庄童
电动汽车电池的研发工作经历了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到锂电池的发展过程,每一种电池各有利弊。
铅酸电池出现得最早,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属于蓄电池系列。铅酸电池的安全性能最好,很少出现爆炸、着火等现象,只是储能效果不太理想。后来,人们研制出了镍氢电池,存储电能和功率的效果都比铅酸电池理想,但是由于镍氢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企业对镍氢电池处在可用可不用的状态。
到了2000年前后,人们研制成功了锂电池。锂电池存储的电能是铅酸电池的2~3倍,但是由于它含有的锂离子活跃在金属层表面,在空气中容易出现自燃、爆炸等情况,危险性更高。所以各国对锂电池的研发主要是控制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动汽车
“一块锂电池大概能循环充电1000次左右,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储能效果比钴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的效果差一些,但是它的安全性能最好,储能比铅酸电池要高很多,所以现在磷酸铁锂电池最被看好。”庄童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陈全世
陈全世表示,国家对锂电池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863’计划项目中,国家共投资6600万元,全部用于锂电池的研发工作。我们与日本、美国等走在锂电池研发前列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锂电池的制造精度、设备、标准等研发细节上存在一定差距。”
国内锂电池研究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是制造的一致性问题。由于在锂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上存在差距,使得国内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参差不齐,制造标准还达不到一致性。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电池都是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如果一致性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所生产的锂电池也就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
其次是知识产权问题。国内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上已经取得突破,但是由于美国在这方面有专利,所以虽然我们在一些环节上能够自主研发,但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还不知如何应对。
第三是原材料的筛选问题。用于锂电池生产的原材料不可能全部进口,主要还是取自国内,但是国内的原材料要通过国际认证,生产出的锂电池才能被国际认可,所以在原材料认证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合作部副主任杨金贵
中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超过50%的煤炭消费用于火力发电,而同时,火力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70%以上。加之中国煤炭发电平均效率只有35%,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无异于增加电力消耗,同时也就意味着增加碳排放量。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电力资源将更为紧张。而在风能、核能发电尚在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势必将增加能源供需紧张形势,相反不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布局。对于政府来说,在不遗余力地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更需要解决源头问题。以电动汽车为例,用煤炭替换石油的作为并不可取,电动汽车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先锋的前提是解决电力资源问题,否则,前景并不乐观。
电动汽车前途渺茫
丰田汽车副会长内山田武(TakeshiUchiyamada),内山田武被誉为“普锐斯之父”。
他表示:“因为存在行驶距离、成本和充电时间等问题,电动汽车不是大多数传统汽车切实可行的替代品。我们需要一些全新的东西,”
日本最大的两家汽车厂商最近的举动暗示,开发了超过100年的电动汽车虽有过数次短暂的复苏,但仍未迎来巅峰期,或许永远都做不到。同时,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汽车行业高管们开始关注新的替代能源:氢,氢汽车尽管不常见,却大有前途。现实情况是消费者仍对电动汽车不感兴趣。尽管打出“绿色”出行概念,以及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电动汽车仍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成本高昂、行驶距离短和缺乏充电站等。公众对电动汽车缺乏兴趣导致奥巴马政府上周放弃2015年美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的宏伟计划。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不温不火的态度引发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CarlosGhosn1宣布重大战略调整,针对更加主流的混合动力汽车。Ghosn可能是汽车行业最公开支持电动汽车的人。
网络技术支持
北京万众久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101500
邮箱:121616107@qq.com
联系我们
电话:13811152553
微信:CEPETA666 或 dianli936
邮箱:zgdlxh@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