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章建华: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948天前 | 1559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区域协调和民生保障的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中东部是主要能源消费地区,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优化能源发展布局和流向意义重大。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必须优化开发利用布局,发挥能源富集地区战略安全支撑作用,加大能源就近开发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着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推动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我国坚持把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能源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着力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经过探索创新,目前能源改革“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但总体仍跟不上能源转型变革的步伐。“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完善能源发展法治保障,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能源治理效能。

  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对外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能源国际合作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和倚重不断增加。“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必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聚焦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能源开放合作,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格局,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四、采取有力举措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要坚决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为根本目的,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全方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分别约占世界的1/5和1/4。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多年来,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安全风险总体可控。“十四五”时期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能源发展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重点加强“两个能力、一个体系”建设。一是提升能源战略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升储备能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建立煤制油气产能和技术储备等途径,多措并举增强油气供应保障能力。二是增强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能力。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的前提下,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做好煤炭稳产稳供,加强产能和产品储备建设。研究完善供需平衡预警机制,化解电力、天然气等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矛盾,确保能源系统平稳有序运行。三是健全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防范化解非传统安全风险,强化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二)打造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消费体系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生产、加工转换及终端消费各环节,能源供给侧承担着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的重任,消费侧节能降碳增效同样重要。必须以主要用能行业消费结构转型为牵引,以能源行业清洁供应保障为支撑。一是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建设总规模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二是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合计6亿千瓦左右。三是大力推动终端能源消费转型升级。完善能耗“双控”制度,逐步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约束,控制工业、建筑、交通等高耗能行业化石能源消费。健全以绿电消费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力争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四是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开展新能源微电网和主动配电网建设,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多管齐下补强系统调节能力短板,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

  (三)推动区域城乡能源协调发展

  以“胡焕庸线”为近似分界线,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生产量占比不足30%,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能源流向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能源行业应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能源供需衔接,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加快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西部地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建设“风光水(储)”“风光火(储)”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二是提升中东部地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推动能源“从身边来”与“从远方来”并重,提升本地能源自给能力。三是强化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能源生产消费逆向分布的特征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大规模跨区输送的格局仍将持续,预计2025年西电东送规模将达到3.6亿千瓦以上。要充分挖掘存量通道的输送潜力,新建输电通道应是“绿色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四是提升城乡能源普遍服务水平。聚焦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电、气、冷、热等多样化用能需求,完善城乡供能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农村能源变革,支撑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架构
分支协会
协会活动
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