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创新力量进一步建强。2012—2021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人才队伍发展壮大,2021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拥有两院院士241名,约占全国院士总数的七分之一。创新成果高效能产出。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组建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立一批创新联合体,遴选首批29家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建成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大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实施年度考核加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资本金注入、工资总额单列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对于重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赋予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充分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潜能。
积极推进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有效提升国有资本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大力度重组整合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先后有26组47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新组建、接收企业9家,在船舶、钢铁、能源、建筑、水运、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稀土、物流、通信铁塔、油气管网、电气装备等领域资源整合取得重要成果,中央企业数量从10年前117家调整至97家,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加强主责主业管理,加快处置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2012年以来通过产权市场公开处置企业股权、资产共计8725亿元,目前中央企业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户数占比达到93%。率先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实现整体扭亏盈利。建立中央企业压减工作长效机制,累计减少法人占总户数38.3%,管理层级全部压缩在5级以内。培育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速。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网电力、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等装备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集成电路、高端机床等细分领域实力明显增强。